此帐号已被封,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
文章于 2016年11月17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查看原文
被微信屏蔽
其他

【反腐败,更要反特权】

2016-07-25 亚美学堂


来源:共识网

文:鸭后知


十八大以来,在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,反腐败工作深得人心。7月1日,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,习近平再次强调,“我们要以顽强的意志品质,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,做到有案必查、有腐必惩,让腐败分子在党内没有任何藏身之地!”其实,除了“打老虎”、“拍苍蝇”等一干腐败份子外,在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中还有一种普遍存在的“合法腐败”——“特权”,其危害与腐败相比,有过之而无不及,腐败要反,特权更要反。


腐败与特权均是权力配置资源的一种形式,前者是“以权谋私利”,是违法;后者是“以权谋福利”,却合法。因此,腐败通常见不得人,暗地操作,更加隐蔽;但特权却披着合法的外衣,招摇过市,不知收敛。无论腐败还是特权,其行为“收益”,均严重超过了正常职业回报,前者“侵犯”公共资源,后者“挤占”公共资源。腐败可恨,因为违反法律,藐视正义;特权更可憎,不仅公然侵占大量公共资源,还视为理所应当。


事实上,自改革开放以来,邓小平等老一代领导人就多次提到反对特权。习近平也曾明确指出,反腐倡廉建设,必须反对特权思想、特权现象。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,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外,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。


相比腐败,特权危害更大。本质上,特权是“腐败”的一种形式,是一种公开、合法的“腐败”。特权不但耗费大量的公共资源和财富,而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权阶层。特权阶层为维护既得利益,会压制敢于挑战特权的人,并努力粉饰特权合法性,重构一个权力支配的意义世界。在这个世界,人们的成就,不取决于真实的创造和贡献,而取决于权力大小,以及由此享有的特权。


于是,我们看到每年100多万年轻人参加公务员考试,虽然绝大多数公务员最终都无法跻身特权阶层,但是他们依然享受着被权力关照的幻觉。其结果,优秀的年轻人幻想着成为特权阶层的一员分配别人的财富,而不愿通过双手创造财富。如果说腐败侵蚀的只是少数利欲熏心者,而特权却让整个统治阶层成为既得利益者,失去锐意进取的革新精神,成为社会发展和公平正义的保守势力。


而且,随着改革不断深入,特权也呈现新的特点,比如,一线执法人员短缺、福利不足现象越来越突出,而特权往往也越来越向少数领导集中,同时,不同部门之间的特权现象也有差异。这都是改革要面对的具体难题。


只不过,特权危害大,反腐败容易得人心,为什么反特权却少有响应?因为,特权虽然也是权力的滥用,但是建立在某一社会普遍认同的标准之上,同时又披着合法的外衣,伪装十分巧妙,一般公众很难识别,人们认为那些“大人物”享受某些优待或特权是正常的,他们比普通人做出了更大的“贡献”。


更关键的是,腐败是个体独占行为,无法实现共享,不只是普通民众,没有腐败机会的掌权者也会力主反腐败;而特权是阶层现象,只要获得一定权力的人都可以享受,因此更具有竞争性和开放性,而且人们也都期望有一天成为特权阶层,因此民众普遍对特权容忍度比较高。简言之,对于当权者而言,反腐败是割别人的肉,反特权是割自己的肉,前者不痛,相对容易,后者却难以下手,非常困难。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